top of page

Ayob no tao

最好的衣服

 

 

 

當時父親說出:這是最好的衣服。

我沒有任何牽動。

因為,最好的衣服,怎麼看起來總是泛黃陳舊。

 

然而在身體快被世界的流行吞沒之際,我想起了一件最好的衣服

在不同的世紀裡總是出現,在重要慶典裡,以人為呈現,

那份必須被承襲的精神,

只有願意在換上傳承面貌的時候,人的輪廓才能一一顯著。

 

在父親說出:這是最好的衣服,的時候。

現在的我懂得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男子衣著

 

丁字帶(kekjit)

達悟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丁字帶(kekjit),這種裝束方便下海,尤其適合天氣炎熱的蘭嶼。丁字帶過去以苧麻做成,現在改用棉布,亦有正反面之分。從前母親在兒子4、5歲時,會開始織丁字帶給孩子穿,成年之後,則是由妻子做給丈夫。

 

傳統達悟男人會在不同的場合中,選擇穿上不同新舊的丁字帶,以及不同功能的背心。舉例來說,比方說工作穿的丁字帶,主要以舊布料做成;旅行、聚會時穿上半新半舊的;而出席慶典時為表慎重,就必定穿著全新的丁字帶。

 

talil no meakay

在祭禮或是遠行時,會穿上無袖短背心(talil no meakay/talili no mahake),短背心是由藍色織紋與白色織紋平行相間而成。

 

 

 

女子衣著

 

nyozitan na ayob

達悟女性的傳統衣著,半身會斜繫大方巾(nyozitan na ayob,現多以披肩稱之),一般都是由左肩至右腋下,普遍以黑色或藏青色條紋為主,並由縱向黑、藍、白色條紋的四片布,於長邊並排縫合而成。下半身的短裙(mavakes a kekjit),穿著時通常腰間會繫上一條麻繩,並在裙緣反摺使之不下滑。

 

女性的大方巾/披肩((nyozitan na ayob)在達悟社會中,特別富有精神意涵。除了是參加祭典、節日時穿著的重要衣物,披肩也可以說是靈魂的依靠(ahaz no bahaz),用來保護靈魂,將靈魂收覆其中。直到現在,族人的嬰兒從台灣回來,也會用披肩把嬰兒包覆起來、平時也會將披肩覆蓋在嬰兒的搖籃上,作為保護靈魂、避邪之意。

 

大方巾/披肩也有高興(masaray)、慎重的意思。女性在參加祭典時,會將披肩下擺向上反摺起來,露出明顯的藍、白條紋繫在腰腹上。如果丈夫在海邊捕獲鬼頭刀回來,妻子也會穿上披肩迎接,表示高興、慎重。另外,男生在喪葬儀式時也披上披肩,但是不會將下擺反摺,除了保護靈魂外,也作為辨識喪家的記號。送葬後回來後,會拿在海邊洗,然後曬在家裏外的石牆,直到喪禮結束才能再收起來。

 

 

 

更多詳細內容,請看 952 vazay tamo 第三期....

bottom of page